在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上,有一棟灰色的“工”字型辦公樓,大樓門前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以下簡稱為“全國工商聯”)舊址。從一張張模糊的舊照,到一個個耀眼的紀念杯,珍藏在這里的歷史資料共同記述著,70年來,工商聯在團結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毛澤東在西柏坡會見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阿·伊·米高揚。
一張黑白舊照翻開了全國工商聯70年櫛風沐雨的故事。這張照片拍攝于1949年2月初的西柏坡,彼時的毛澤東正在與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阿·伊·米高揚進行一次重要會談。
“我們準備成立一個工商聯組織,這可以把工商業方面的活躍人物組織起來,其主要任務之一是使他們較有組織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二是使他們有監督地自我改造。”會談中,毛澤東提出了成立工商聯的想法。
這是毛澤東與米高揚的首次見面。在這個曾被日軍炸破房頂、后又修復的農家院落中,毛澤東與米高揚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個領域交換了意見,其中一條就是籌辦工商聯。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恢復和發展生產力,中共實行了“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經濟政策,進一步明確了籌建工商聯的決議。
1951年10月6日,中央統戰部邀請來京參加國慶觀禮的工商界代表參加座談。座談會后,時任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向中央建議,由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會指定一個籌備全國工商聯的小組,負責進行準備工作。
建議順利被中央采納,11月,全國工商聯籌備委員會籌備處正式成立,指定由陳叔通、李維漢、章乃器三人共同負責推動全國工商聯的籌備工作。
1952年8月,政務院公布施行《工商業聯合會組織通則》,這一文件對工商業聯合會的性質作了明確規定:工商業聯合會是各類工商業者聯合組成的人民團體。次年10月,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章程》,全國工商聯正式成立。